文/孙器斌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根据当前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在本世纪中叶彻底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最新顶层设计。在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大振兴中,其中文化振兴是基础,也是关键,更是灵魂。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应该以文化为“引擎”,全面推动三亚乡村振兴工作:
重建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奠定“根基”
据有关资料,目前乡村环境在变化,全国200万个乡村中,每年约有4万个在消失。乡村的衰落,首先表现在文化的衰落上。乡土文化被丢弃,“弃农”文化漫延,农家子弟都以跳出农门进城务工为荣耀。这种思想造成了乡村大量劳动力的外流,导致了“空心村”与“空巢村”等现象。三亚乡村也有相同的情况存在,因此要从“文化”这个根系上,扭转“弃农”文化的思想,唤醒我们的乡土文化意识,重建乡村文化的自信。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让村民提高对本地文化遗产的认识,以乡村文化为荣,让村民有责任感与认同感,发挥村民的内在动力与使命担当。这样既能更好地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也有助于乡土文化自信的建立。
重建了文化自信,就可以发挥乡村文化的作用,唤起乡村文化原有的人情乡味、邻里互助、诚实互信、集体意识等优良传统,凝集村民的精神力量,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在这方面,三亚的美丽乡村中廖村与郎典村,就做得比较成功。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民族学院在中廖村开设了实践教学基地,即“非遗学堂”,主要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文化的培训和非遗成果展示。从2018年3月份起,通过开放式的培训、体验式的学习及非遗成果的展示,截止目前已接待游客2万多人,包括博鳌论坛的中外记者约300多人,兴致勃勃参观了非遗培训成果。非遗学堂的设立不仅增强了中廖村的黎族文化氛围、增加了旅游文化产品,也让中廖村人找回了文化自信。
崖州区郎典村打柴舞,是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三亚市美丽乡村文化节的“郎典站上”,以“寻古郎典,探趣崖州”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三亚各界人士数百人,一起共跳打柴舞,不仅对外宣传了非遗文化,也让郎典村人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留下乡愁记忆,为乡村振兴搭建“骨架”
文化是一个乡村的灵魂。独特的乡村文化,是这个村子的生命延续。留下能反映承载乡村文化的文物遗产、古老乡风民俗等,是让后人与游客记住这个村子的一种“乡村记忆”,也是传承文化的最好脉络。这是我们在乡村振兴中,讲好新时代“乡村故事”的关键所在。
因此要挖掘当地的人文资源,在具体实施中,要以“独特乡愁”为思路,特别要注意发展差异化的人文资源,支持差异化布局,做到“一村一韵,一村一乡愁,一村一特色”。
乡愁等乡村文化价值观,属于“无形”范畴,无形的乡土文化,要依靠村寨、道路、建筑等“有形”文化空间来体现。在对有形文化空间进行保护与重建中,一定要避免“千村一面”的形式主义覆辙,做出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培养出村民的文化自豪感。如三亚天涯区的文门村,在留住乡村的文化脉络与“乡愁”记忆上,就做得有声有色。文门村严格按照“不拆房、不填塘、慎砍树”的原则,遵照乡村肌理,留住乡村脉落,让人们记住“乡愁”。他们沿着天涯古道,挖掘出“官帽石、钦差读书石、惊天石”等天涯文化故事,打造出乡村文化旅游景点,用文门村特色文化,实现乡村振兴事业。
突出地域特色,为乡村振兴涂抹“亮色”
海南岛地处热带,又是独立岛屿,其文化具有黎族文化、海洋文化、贬官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等特色。而三亚又居于海南岛最南端,是中国地理上的“天涯海角”,除了具备海南文化的特色外,又有边疆文化、回族文化、?家文化等独特性。这些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征,是三亚乡村振兴中不可多得的文化宝库与旅游资源。
如西岛渔村,与西岛景区共居一岛,是三亚市重点建设的美丽渔村之一。该村注重挖掘渔村文化元素,注入创意,开启文创西岛建设。他们将三艘废弃渔船改造为国内首家“海上图书馆”--海上书房;将闲置的百年老屋改造为西岛文创馆,成为为游客展示西岛文化的窗口;复活废弃百年老屋,改造成为独具特色的“岛民之家”、“耕读者”民宿;建设独具海岛风情的渔村广场、女民兵展览馆、珊瑚科普馆等。因为集聚海岛特色、彰显岛民文化,“耕读者民宿”获得了海南省第一批民宿创建示范点称号和《2018海南国际民宿论坛暨2018首届海南国际民宿产业博览会》“海南十佳民宿”称号。
西岛文创启示我们:三亚乡村振兴工作,一定要发挥“文化”这个特色优势;打造特色地域文化,既能唤醒村民的乡土文化记忆,也能重建乡土文化自信,还能让村民主动自觉参与到保护文化文物资源的活动中来,带动乡土旅游产业的兴旺,让乡土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良性循环。
利用网络科技,为乡村振兴安装“翅膀”
振兴乡村,村庄虽然在乡下,但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与通讯网络的优势,让“网络+”“科技+”进入乡村,给古老乡村安装上现代的翅膀,实行城乡结合,让小小村庄也能享受“全球化”成果,步入“地球村”范畴。
只有打破城乡的二元对立,与城市接轨,与世界接轨,才能激发乡村文化振兴的活力,也才能展示乡村之美,从而留住乡村里的年轻一代。在这个方面,三亚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
因此要加大对乡村文化的投入力度,完善乡村文化的设施,加强对村民的文化素质教育。同时,鼓励城市的文化工作下乡,与乡村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创”活动,把乡村资源与文艺结合起来,打造更多“有文化”“有活力”的美丽乡村。
总之,只要我们启动乡村文化振兴这个“引擎”,鼓励更多有志之士投身乡村文化振兴事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那三亚的乡村振兴工作就会蒸蒸日上,我们的美丽乡村必定越来越多。
上一篇:【观察】海南沉香:海南岛上“第四棵树”
下一篇:【主题】三亚乡村振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