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廖村的“美丽”事业
美丽乡村中廖村,是三亚市基层党建示范点,先后荣获了“2016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第五届全国文明村”、“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海南省五椰级乡村旅游点”等称号。
基本情况
中廖村隶属三亚市吉阳区,由新田、中和、芭蕉、朝南、上廖、下廖、上下牛村、三公村八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面积6810亩。现有812户,总人口3420人, 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收入和村民外出务工收入等。
遵循“不砍树、不拆房、不征地、不贪大、不求洋”的原则,中廖村切实保护好原生态环境,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2015年10月,启动了中廖美丽乡村建设,一期工程于2016年2月完成。二期工程于2016年5月开始筹备建设,2017年6月底完成,主要建设内容有:村主入口、骑行驿站、桥头建筑、环湖栈道、榕树广场、景观景点的提升等,使得中廖美丽乡村无论从人居环境还是生活环境都有了质的提升。2017年4月引进华侨城(海南)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产业运营,打造农旅结合开放式的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区。
自华侨城(海南)集团进驻中廖村以来,累计投入五千余万元,目前开发以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以满足游客在村内的基本旅游需求。在保留村中好水好山好景的基础上,对村民民房等进行改造,升级村庄公共设施,打造演艺品牌,将村民日常生产生活舞台化、艺术化;结合本地生态种植多种特色蔬果打造黎夫彩园,配套增加星空帐篷民宿产品;打造黎家小院、装配式花心岛别墅酒店、阿爸茶社等休憩场所;打造中廖特色村上书屋提升村庄文化品质。同时,华侨城(海南)集团发挥其文旅品牌优势,积极整合乡村特色文化,挖掘本土文化内涵,采用“文化+旅游+城市化”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政府、企业和村民的互惠共赢。
秉承“不大拆大建、不求新求洋”的理念。阿爸茶社、李家院子,都是借用村民的房屋,在保留风土人情、房屋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提升的,让村民的房屋更具格调与味道。中廖村的开发建设,以尊重村民的生活习惯、民俗民风。景区运营不影响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要让村民融入到景区建设中来,又要让村民切实享受美丽乡村发展成果。几年来,中廖村“好山好水好黎家”的招牌,一天比一天响。华侨城(海南)公司在产业兴村上下真工夫,促进农旅结合、农旅融合,为中廖村乡村振兴拓宽新路径。村民可在家门口就业、自己当老板,还可以通过劳动力、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美丽乡村开发合作。
中廖村近年来全村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群众上访事件、无吸毒人员、无房屋违建的“四无”目标。
“美丽”成效
科学编制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不急于求成,大干快上,而是进行系统分析,充分论证,委托规划设计公司精心编制了《三亚市吉阳区中廖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挖掘中廖村三大特色资源(种植业、黎族文化、田园风光)为基础,规划“五带五区”(五带是指民族工艺品加工带、乡村观光带、农业观光带、生态农业体验带、休闲体现农业带;五区是指入口服务区、自驾车观光区、果林采摘区、山地果林种植区、农业科普区)。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专家及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规划编制力争做到合理审慎、特色突出,定位切合中廖实际,各功能区域可持续发展。
公共服务配套日趋完善。一是道路交通安全顺畅。中廖各自然村实现“村村通”,村内道路顺应现有村庄格局,打通“断头路”,基本实现户户通,乡村道路设置合理,有交通标示牌,交通安全顺畅,增设骑行功能,建设两座骑行驿站,绘制骑行路线,吸引大批骑行爱好者到中廖体验骑行,观赏中廖美丽的田园风光。二是村庄亮化点亮全村。中廖美丽乡村一期项目在中和、朝南村安装6m高LED路灯65盏,环中和湖安装地埋灯550盏。二期在各村小组安装6.5m高LED路灯492盏、各文化室安装8m高LED路灯24盏,加上原有90盏太阳能路灯,村庄道路亮灯基本覆盖。亮化工程项目全部建设完毕,8个自然村9个村小组的路灯已全部通电。三是通讯网络全面覆盖。三亚市文体局为农户免费安装高清地面数字电视。中国移动三亚公司鼎力支持,在中廖村铺设移动光缆,宽带网络到农户家门口,三亚铁塔公司在中和村、上廖村各增加建设一个通讯信号基站,基本满足中廖的通讯网络信号全覆盖。四是公共服务完善便捷。以方便村民办事为宗旨,注重村委会办公场所功能性建设。改造提升便民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零距离便民服务,实行一站式办公,在村一级直接受理、办理、代办群众申办事项,让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便捷、优质的服务;完善信访调机制为村民提供调解服务,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保障群众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对8个自然村的文化室以及活动场所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其功能改造,丰富了村民的文体生活;在各村增设景观节点,采用生态自然的手法,注重体现农村文明建设的新气象,在美化村民生活休闲环境的同时,注重其趣味性、功能性,为村民的精神文明生活增加亮点;设立孔子学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经常有组织地开展人伦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业技术、就业技能、科普知识、法律法规等教育培训有效地提高村民的素质。
生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一是环境卫生治理机制健全。积极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企转运”垃圾收集转运的方式,统一收集,每日清运,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已逐步建立。乡村道路、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方面,区政府出资,保洁公司提供服务,全村专职保洁员11名,同时加强对村民环境卫生意识的引导,制作卫生宣传标识牌,发放卫生宣传手册,广泛开展最美庭院、卫生家庭等评比活动,对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村小组或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增强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村容村貌长期保持干净卫生。
二是标准无害化厕所及排污设施完善。已完成各村损坏的无害化卫生厕所的维修工作,为农户新建厕所及厨房,沿路厕所墙面绘画美化,全村家庭户基本使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在人员活动密集的大榕树广场新建一座标准化公厕,建筑面积48m2,有专人管理和维护,保持卫生干净。市水务局已在中廖村建设生态污水处理站,进一步解决排污难问题。
三是水源治理及改水工程提升。村内两个灌溉用水库分别为尖岭水库和黄?水库,为农田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中和湖为村里主要水塘,水体经过整治,水体清澈,无淤积,环境优美,河道、沟渠内无白色污染、无垃圾,村里专门安排保洁员负责水体清洁。在中和湖建设完成桥头建筑、木栈道,亲水平台及亭子,力求打造出一个有着“小桥、流水、人家”意境的滨水村落。中廖村自来水主管道已铺设到村里,全村普及安全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水量满足农村居民正常生活需求。
四是提升绿化、美化效果。村庄主入口标识建设朴素大方、辨识度高,摆放位置醒目,村内道路路口设置自然村标识,简洁明了、与环境融为一体。同时在立足现有的基础上,对中廖村实施绿化工程,提升空地绿化面积22463m2,同时园林规划设计因地制宜,植物配置多以本土绿植为主,目前中廖村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空地绿化率达95%以上,已达到“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标准。村委会制定相关监督制度,严禁乱砍乱伐、保护古树古木,并对美丽乡村道路景观植物挂牌登记75处,其中黄花梨、沉香等名贵树种颇多。
五是建筑风貌特色鲜明。对危旧房屋逐步实施改造、整治,消除D级危房,目前中廖村内无危房,无严重破、损、残建筑,无乱搭乱建乱放和杂草现象。同时建设和改造民居的建筑风格及庭院,遍布主要景观节点上,建筑风格整体协调,突出黎族乡土风情。完成了改造风格统一的民宅及庭院约100户,均遍布主要景观节点上,建筑风格整体协调,突出黎族乡土风情,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产业导向促进农民增收。一是集体及人均收入。2018年中廖村固定集体经济年收入33万元,人均纯收入12007元,增长8.8%。中廖村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625元同比增长21.8%。
二是合理规划闲置土地。华侨城租赁村民农田种植花卉,建设花海景点,同时在花海景点周边布置特色拼装酒店、帐篷酒店,与花海景观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入住体验感,吸引了广大游客。
三是实现家门口能就业。开办乡创学院,免费为村民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及民族歌舞培训,培训后的村民就近上岗就业。华侨城在中廖村的运营管理及表演团队共65人,其中35人为当地村民合同制员工,每人每月平均工资3500元(有五险一金);开发建设及节假日等大型活动期间,使用当地村民约800人次临时用工,人均日收入150元。借助乡村旅游的发展,部分道路两旁的村民自发性地在主干道两旁及榕树广场下售卖起自家新鲜的瓜果蔬菜,受益良好。目前华侨城(海南)集团正大力开展“一户一味”等产品,以租赁或合作开发模式,带动村民从事相关美食产品的发展。开展特色共享产品,实现闲置资产的高效转移,如共享菜地、共享厨房、共享集市等产品,进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让村民享受到美丽乡村发展成果。
四是统一规划特色民宿。华侨城租赁14户村民53间闲置房屋,融入当地民族文化元素后设计改造为民宿,留住游客,增加游客消费选项。其中的8间作为演艺、餐饮、书吧、仓库、办公等配套使用。
五是多元化发展户外活动项目。引进自行车及电瓶车骑行项目,建设家庭亲子攀爬乐园、儿童乐园、戏水乐园等游玩场所,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增加二次消费内容。六是整合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在村内精心布置莲花池、黎家小院、大榕树广场等演艺点,精心排练各种演艺节目,开展各类文艺汇演活动,先后举办了“国庆暨中秋系列活动—华侨城在海南之遇见中廖村”“华侨城在海南之遇见中廖大集”“中廖诗画里五一亲子乐”“中廖黎寨 年味食足”等活动,用独具当地特色的文化演艺内容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初步形成乡村旅游产业。
存在问题
・集体用地资源较为匮乏,村小组大部分土地已承包出租出去,对于打造成片的乡村旅游景区有着较大的阻碍。
・村民致富手段单一,致富办法不多,未能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旅游资源致富。
・缺乏农业产业管理人才。
・“乡土人才”正在老化,而新人培养严重滞后,文化项目传承后继乏人。
未来展望
・建强村专业人才队伍。选派省招大学生村官到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及“软弱涣散”党组织任职,加强村级党建工作和集体经济发展。
・继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民增收多元机制。
・加大培训力度,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努力培养爱农村、懂农业、懂经营的带头人。
・对各村现存的农民合作社资料进行梳理,对各合作社的规章制度和人员机构进行摸底,督促各合作社正常运转,积极带动各社员发展产业。
・关于特色产业开发,华侨城计划下一步将沉香、白莲鹅等产业植入至中廖村,为中廖村增添更多具有本土特点、乡村气息的产品,形成品牌效应,使广大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总之,未来中廖村的产业发展规划将继续秉承“不大拆大建、不求新求洋”理念以及与村民“共享、共治、共赢”理念,在产业兴村上下真功夫,促进农旅结合、农旅融合、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村民持续发家致富拓宽“新路径”,让村民捧上旅游的“金饭碗”,使中廖美丽乡村再次“蝶变”。
贰·博后村的“振兴”之路
五星级美丽乡村
博后村位于三亚市吉阳区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西南,成立于1980年,总面积约8500亩,辖红旗、糖丰、新坡一二三、红光一二三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67户,总人口3680人,是黎族聚居村庄。村集体收入主要以租金收入为主,村民收入主要以土地出租和到玫瑰谷景区、红峡谷高尔夫球场以及亚龙湾区域内的酒店务工为主,辅以槟榔、芒果、瓜菜种植和养殖。建设美丽乡村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不足一万元。
博后村党支部书村、村主任苏少洪,带领全村党员与村民埋头苦干,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闯出了一条以玫瑰和民宿业带动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之路,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脱贫致富。2016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为9700元,2017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2019年底人均收入实现24520元。2018年9月,该村被评为全省五星级美丽乡村;2020年4月被评为海南省卫生村;2020年5月被评为海南省五椰级乡村旅游点。
一房难求的博后民宿
在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中,产业兴旺居首。基于亚龙湾的区位优势,博后村因地制宜发展民宿业,打造了全省最大、全国最美的民宿村。
由于博后村民宿与亚龙湾酒店群们可以互补发展,具备客流量的先天优势,成功助力了三亚市吉阳区2019年申请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海南省仅有吉阳区和保亭县两家单位)。目前博后村是海南省最大的民宿村之一,据统计,截至2020年5月1日,博后村共有民宿44家,房间总数约1300间。其中,已开业民宿 34 家,房间数约1000 间;装修中的民宿10家,房间数约300间。客房全年入住率超过65%,房价在200-1500之间,在春节节假日等旺季,常处于一房难求的状态。2020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民宿入住率整体达到了85.4%,其中一些网红民宿客满。
民宿发展需要带头人,更需要科学有序。2019年3月博后村成立了三亚吉阳区民宿协会,会长由村支书苏少洪担任,副会长和秘书长以及会员都是本村村民和投资者;支部书记为符儒建(村党支部副书记)、副书记为李人达(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在博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以及民宿业组织的引领下,博后村的民宿业发展,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的轨道。2019年11月,博后村的“宿约107”荣获海南乡村民宿金宿、“相见无墅”荣获银宿、“海纳捷”和“蓝雅居”荣获铜宿;“相见?o墅”、“朋泊乐青奢宿”荣获“海南省品牌民宿”;“宿约107”、“海纳捷”、“蓝雅居”荣获“海南省十佳民宿”。
乡村振兴的博后探索
党的十九大对乡村振兴,提出来“产业振兴、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博后村是这样做的:
产业兴旺。旅游业是海南省“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中的中心,即“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经过调研,村支部与工作队达成共识,认为博后村适宜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民宿业,以实现产业兴旺的目标。博后村现有34家开业的民宿,可提供客房1000余间,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民宿村之一。客房全年入住率超过65%,房价200-1500之间,旺季期间常处于一房难求的状态。
博后村的民宿虽小有名气,但存在分散弱小、同行低价倾销等弊端,为此博后村于2019年3月16日成立了三亚市吉阳区民宿协会,会长由村支书苏少洪担任,工作队长李人达兼任党支部(兼合式)副书记,副会长和秘书长以及会员大多数都是土生土长的村里民宿老板。协会的成立,为博后村的民俗发展提供了行业指导与帮助,使其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生态宜居。2018年以来,博后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村党支部组织党员不分昼夜做农户工作。又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各类项目,并整合项目资金,结合当前巩卫环境整治工作,拆除围墙、棚类、房屋及清理生猪,共开展50多次大型清理卫生活动,使村庄得到了美化亮化。同时,借鉴“中廖”美丽乡村及其他美丽乡村的经验,聘请玫瑰谷专家到村给村民培训宣传十余次,鼓励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水果及鲜花特色种植,为进一步发展做好铺垫。2019年以来,村党支部与工作队协商一致,认为全村环境整治应首先从两委干部的党员家庭做起,每周检查一位两委干部和一名党员家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助推全村环境美化。截止今日,全村8个小组共出动约5000余人次,清理全村垃圾800余处、清运垃圾800余车,清除垃圾约2000多吨。目前博后村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逢年过节,村民还载歌载舞举行歌舞表演,展现海南本土文化的魅力。
乡风文明。2019年5月,博后村与welcome皇冠登录手机版艺术学院成立了“吉阳区(博后)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与实践基地”。该基地将做为博后村的专享“智库”,全面进行“美丽博后”品牌的打造。为博后村在文化产业发展、民宿风格规划、景观风貌建设、村落品牌宣传推广等方面,提供全面的艺术设计支持,使博后村成为了以文化立村为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提升了全村社会风气的文明程度。同时,该文创基地成为了博后村对外进行文化建设成果展示的一张靓丽名片。
治理有效。博后村党支部认真调研,撰写了《博后驻村工作队依法调处一起土地纠纷 助力亚龙湾二通道建设》、《关于在吉阳区亚龙湾路与博后路十字路口处安装红绿灯的报告》等9个专题报告,推动了乡村治理工作。如第一个报告,事关红旗小组10户农民14亩水田的利益分配问题,经工作队调解,已限定为村小组内部纠纷,没有影响到2019年5月的亚龙湾二通道的施工,同时补偿款也已支付给村民。又如第二个报告,事关博后村村民和亚龙湾游客的出行安全,2019年9月交警队派人在全村安装了大量减速带、指示牌等标志,降低了车速、减少了车祸的风险。
生活富裕。博后村民宿是富民产业,可使博后村民实现全面小康。比如海纳捷民宿,海纳捷的黎话意思为“有空常来坐坐”,2017年以前,该户以养猪为生,没钱供孩子上大学,家里人生病没钱看病,家中50多岁的伯母不得不去高尔夫球场当“球童”。2017年创办民宿以来,猪圈改造为客房,从养猪户转为民俗主,收入翻了好几番。
又如山林博达民宿,老板蒲朝山一家原本是全村最穷的人家,2017年在村委会的帮助下,申请到40万小额贷款创办民俗,2018年底正式运营,仅2019年过年一个月期间,就收入20多万。现在该户买了一辆小桥车,家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总之,博后的民宿业带动了全村增收,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1.8万元,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4万元。同时民俗业还安置了约1000多外地务工人员,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调研问答
博后村民宿为什么能火爆?
李人达(博后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立足亚龙湾的区位优势,博后村因地制宜,近些年特别是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初步闯出了一条以民宿业带动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子。2020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吸引了8000多人次的省内外游客,带动了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为三亚市旅游业疫后恢复重振贡献了博后担当。
但是从长远考量,民宿业的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保障,如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民宿人才队伍的进一步加强、政策法律的指引特别是民宿备案证的办理、投资者的权益保障、五网基础设施的提质升级、安全生产、环境整治甚至噪音防控等等,哪怕一个很小的方面出了故障,可能都会影响到民宿业的正常运转,这就需要多方努力、共同推进。但是我认为其中最关键、最基础的,还是教育的提升以及人才的保障,为此我们一直在努力。
三亚市民宿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李人达:博后村与六盘村共同组成了亚龙湾民宿集群,该集群是《海南省乡村民宿发展规划(2018—2030)》明确提出要培育的集群之一。此外,2020年三亚“三农”行动方案也明确提出“打造博后村、西岛社区等乡村民宿示范点。”
一方面,民宿业对区位优势比较挑剔,比如在亚龙湾、博鳌这类地方发展民宿业,就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中外驰名度假区,很多游客慕名前来。而相对于酒店群,民宿群拥有更为温馨的主人文化和更为低廉的价格,这对年轻游客非常有吸引力,所以它的入住率就比较高。因此农村产业的开发,可能需要因地制宜,并不是所有农村都适合发展民宿业。也就是说,宜种的就种、宜养的去养、宜外出务工的就出去务工、宜整村搬迁的就整村搬迁。
另一方面,从全国来看,三亚的魅力无与伦比,很多游客向往三亚优质气候下的静谧田园生活,所以在三亚市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在外省游客量能够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我认为,三亚市的民宿业的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当然,这需要乡村的文明程度、软硬件设施的整体提升。
博后村民宿为什么会在今年“五一”期间出彩?
李人达:客观而言,博后村民宿群与莫干山民宿群等国内外先进民俗相比,在人才保障、服务细节、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有差距。但是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2020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博后村34家民宿接待游客人次达8000多人,这是多方努力的结果。
一是领导重视。三亚市委书记童道驰2018年12月曾在博后村现场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突出强调了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博后村因地制宜发展民宿业指明了方向。吉阳区委书记陈跃是博后村包点领导,2017年博后村建设美丽乡村以来,经常来博后村指导美丽乡村建设,使得村庄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发展,奠定了民宿业的硬件基础。
二是村民参与。博后村支书苏少洪,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埋头苦干,使得村民的主体作用和内生动力得到了发挥。比如山林博达民宿老板蒲朝山,原本是全村最穷的人家之一,现在夫妻俩靠经营民宿实现了脱贫致富。此外,还涌现了如合作社社长苏洪武、民宿协会秘书长谭中仙等一批乡土人才,形成了全村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投资者介入。博后村民宿群的集聚效应,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前来,如朋泊乐民宿店主张永平、莫言莫语民宿店主邓小星等。他们带来了更精美的设计风格、更规范的管理方式、更优质的服务水平、更先进的营销理念,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并且借助2019年初成立的民宿协会,各位店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体提升了博后村的民宿档次。
此外,五一期间游客人次的提升,与我国疫情过后旅游业反弹的大趋势有关。加上,2019年博后村五椰级整改,增加了村庄户外休闲项目,如观鸟、露营等。还有民宿协会在宣传推介上也做足了前期功课等。所有这些努力,共同为吸引游客前来博后驻足奠定了基础。
叁·乡村振兴绽放的玫瑰之花
玫瑰谷发展的三个阶段
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是以“美丽•浪漫•爱”为主题,以玫瑰文化为载体,以玫瑰产业为核心,集玫瑰种植、种苗培育、玫瑰衍生产品加工销售、玫瑰文化展示、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小镇。玫瑰谷公司于 2009年进驻亚龙湾,租用博后村基本农田2755亩,经过土壤改良、品种筛选、玫瑰种苗培育等,提升了土地价值,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公司发展十余年来,已经安排就业人数达千人,其中玫瑰谷公司员工515人。公司整体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9年至2012 年。完成千亩玫瑰种植和园区基础配套设施,主要以玫瑰花种植及观赏为主,同时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截至2018年共计发展玫瑰专业种植合作社22家,带动合作社周边500多名村民就业和增收致富。
第二阶段是2012年至2014年。完成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玫瑰衍生产品研发及销售,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时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 乡”,鼓励公司将产业做大、做精、做强。
第三阶段是2015年10月至今。玫瑰谷被列为“亚龙湾玫瑰风情小镇”,是三亚市8个省级特色产业小镇之一,打造具有黎族民俗风情和玫瑰产业相融合的现代化特色旅游小镇。
助农带农的四大模式
合作社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科技+生产标准化”经营模式和“五统一分”的管理模式(“五统一分”即“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散种植”)带动周边农民规模化种植玫瑰。目前共有合作社22家、种植面积2500亩,每亩收益超3万元,带动农民就业500多人,人均年收入超6万元。
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公司目前租用农业用地共有2091亩(核减了二通道、水务工程、美丽乡村、127亩出让建设用地),租金为3370元/亩/年,带动博后村2000农民增收,村民人均年收入约4万元,家庭年均收入8万元,其中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人员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家庭年均收入约25万元。
美丽乡村带动模式。博后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依托于亚龙湾的区位优势,以及玫瑰谷景区每年约150万游客流量和玫瑰产业发展中的资源嫁接。景区流量保障了民宿、餐饮、农副产品的消费市场,玫瑰衍生产品植入乡村商户,为美丽乡村项目提供产业支撑,既丰富了乡村全域旅游业态,又多渠道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有长效机制的产业链条。
产业小镇带动模式。产业小镇项目将开创旅游+农业,旅游+电商,旅游+扶贫等新业态,在获取建设用地时就近为村集体划拨预留用地,并将村集体预留用地纳入产业小镇项目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村集体以土地入股,财务独立核算,年终获取收入分红。产业小镇项目建成后村民收益将由地租+就业+分红三部分构成,村民将永享产业小镇建设的红利,形成产业发展助农带农的长效机制。
玫瑰是未来三亚的新名片
农业。立足热带玫瑰种植和研发,完善和提升园区农业基础设施,从传统型农业种植技术向现代高科技农业转型升级。将热带玫瑰种植和热带园林相融合,打造突出农耕文化的玫瑰主题特色观光体验型农业产业园。
旅游。因亚龙湾第二通道穿越玫瑰谷,景区重建方案已按照5A级景区标准完成规划设计。玫瑰谷景区将借助亚龙湾的区位优势,依托园区2755亩农地种植玫瑰花田,突出婚庆和亲子两大主题,打造全球爱情地标开发田园婚庆产业链。结合2019年9月摘得的118亩景区核心区商业用地,打造亚龙湾旅游消费中心,让玫瑰成为未来三亚走向全国的一张城市新名片。玫瑰谷景区重建工作目前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并于亚龙湾二通道穿越玫瑰谷段保持同步施工。
玫瑰产业。借助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建立全球玫瑰产品贸易中心,搭建玫瑰产业国际化交易平台,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玫瑰文创产品,增加亚龙湾玫瑰谷夜间消费聚集地,将农业成果体验与旅游度假、玫瑰产业展示高度融合,加强农旅融合、商旅融合、产业融合,提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打造玫瑰主题特色产业小镇。产业规划内容主要有世界精油中心、玫瑰主题博物馆、玫瑰主题酒店、玫瑰医美康养产业、玫瑰芳香小镇、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玫瑰IP,吸引更多的高端游客来玫瑰风情小镇消费,在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开创自己的民族品牌,打造玫瑰产业百年老店,让玫瑰成为未来三亚走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
*本文由三亚市九三学社市委会乡村振兴调研组撰写,参与本次调研的人员有:曾人孝、王致兵、罗晓莉、翁文杰、刘明珍、刘时云、刘超等。
上一篇:【主题】文化:三亚乡村振兴的“引擎”
下一篇:天涯华文2020年第二期目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