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创立仁学,其后学所编《论语》中孔子谈到仁达百次之多,但孔门弟子如子贡却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原因可能就是孔子多是随处指仁,几乎没有直接给“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论语·颜渊》篇首章的“克己复礼为仁”算是最接近给“仁”下定义的唯一一处。5月31日晚7点,天涯讲坛活动进入welcome皇冠登录手机版国艺研究院,陈彦军副教授围绕对“克己复礼为仁”的新诠释讲解《论语·颜渊》篇,并与参与师生交流讨论,增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探究其创造性转化及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路径,形成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陈老师首先分析了《颜渊》篇的篇章结构。二十四章中,问仁起篇,前三章加后面樊迟问仁一章论作为总德的“仁”;问君子与问明承接,共有九章,散论作为分德的仁智勇;问政一转,共有九章,深化对于仁学的认识;问友以合,最后两章收束全篇,“以友辅仁”一句使全篇脉络全出。
陈老师重点分析了前六章,认为前三章言仁,一环套一环。颜渊问仁,孔子知其默识心通,直接告以规矩即克己复礼,告以规模即天下归仁,告以规序即为仁由己,进问亦只告以四勿。对我们来讲,礼有大小,有表里,有文质,有损益,如何才能复礼与四勿?又如何由己及人以至天下归仁?这些想想都头痛。故仲弓问仁,孔子知其“可使南面”,则告之以政为教,敬以持己,恕以及物,以内外无怨为极功。克己不是责己,不是胜己,而是成就自己。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已得大成就;己不欲不施人,己得大洁净。这其实是很难的,怕只有颜渊、仲弓这样的孔门德行君子能悟此行此吧!故司马牛问仁,孔子知其多言而躁,又有不良兄长桓?,则告之要深思为仁之难而缓缓言、谨慎行,渐以变化气质,成就仁人君子。故又进三章,两章以司马牛为例,又加子张问明,谈君子仁智勇三达德的养成。君子仁而无忧,勇而无惧,皆以此心光明,内省不疚,此心广大,四海皆兄弟;君子智而无惑,何往而不通达?何往而有滞碍?
陈老师还分析了问政对于理解“克己复礼为仁”的重要性。“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克己复礼的君子行动一定要落实到政治世界中,君子的仁智勇一定要到政治活动特别是生死攸关的政治决断中去锻造。民无信不立章和百姓不足章充分展示了这一点。
分析“樊迟问仁”的“举直错诸枉”和舜汤“选于众”时,陈老师提出,中国有着三千年一贯的贤能政治追求,从察举、推举和科举再到党的干部选拔制度,中国一直在实践中探索更好的贤能政治模式。而保持士君子的“直”和党员干部的先进性,重要的方法就是“以友辅仁”,士君子相互砥砺,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教育,都是很好的体现。
讲座结束时,陈老师与宋一夫、陈世杰等老师同学进行了交流,大家都感慨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纷纷表示,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应成为高校师生的必备素养。
上一篇:海南省社科联来我校开展专题调研
下一篇:凝聚科研方向,积极拓展对外学术交流